吳小暉:三萬億的泡沫之路!

 迷人的X博士 觀點

1.jpg


前段時間,阿里拍賣上架的4套天價別墅引起了廣泛關注。


4套別墅至今已全部成交,折算到單價,這批房源整體大概在3.9萬元/平方米左右。


這4套別墅位于杭州西溪風情,距西溪濕地公園僅400米,有“硅谷別墅”之稱。2014年淘寶從西湖國際大廈搬到未來科技城,多位核心高管在城西置換房產,有很多人選擇了西溪風情,這當中就包括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馬云。


2.jpg

圖/4套豪宅已成交,圖源網絡


而這4套別墅的原主人,就是安邦保險集團原董事長兼CEO吳小暉。


隨著這4套房源的成功出讓,這個幾乎快被人遺忘的商界傳奇人物,再度回到公眾的視野之中。




2018年5月1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吳小暉集資詐騙、職務侵占案進行了一審公開宣判。


3.jpg


判決資料顯示,吳小暉因集資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95億元;以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億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5億元,違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繳。 


這是去年的一審判決,明面上沒收的財產就有105億,但其中的“違法所得及其孳息 ”當時并沒有公布明確數字,這筆錢到底有多少?


前不久,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一份《執行裁定書》給出了答案:


沒收財產105億,追繳違法所得752億?!?/span>


后面的零頭抹掉,加起來是857億!


857億什么概念?如果把這筆錢存銀行,一天的利息就將近1000萬!


拿中獎來說,如果你一出生就開始中彩票,每天中500萬,中到你快50歲的時候,差不多就夠了。


4.jpg


看來貧窮真的能限制我的想象。


這857億,不是安邦集團的資產,而是吳小暉個人裝到口袋里的,有些在銀行,有些在公司,有些是股權,有些是房子。法院在一一強制執行中。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如今吳小暉已經認罪伏法。但人們依舊好奇,吳小暉的巨額錢財從何處來?他的萬億金融帝國為何膨脹地如此迅速?他何以長期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


諸多疑問,追根溯源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01

冒險家的萬億金融帝國


歷史的進程,不外乎潮起潮落。


在過去10年,這段中國經濟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時期,一只只金融大鱷張開血盆大口,上演著蟒蛇吞象的故事。


吳小暉就是其中之一,短短十多年間,他懷揣權力與野心,在這里上演了急速膨脹、負隅頑抗、一朝陷落的劇情……


1966年10月,吳小暉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蕭江鎮周宅村。


成長于春潮涌動的年代,頗有商業頭腦的吳小暉如魚得水。憑借著英俊的相貌與過人的口才,吳小暉借助婚姻實現了人生蛻變。


5.jpg

圖/安邦保險集團原董事長兼CEO吳小暉


在首任岳父——原杭州市市長、浙江省副省長盧文舸的幫助下,吳小暉分別于1996年、1998年成立了汽車銷售和租賃公司,并和中國最大的汽車巨頭——上汽集團的總裁胡茂元成為了好朋友。


這兩家公司后來成為安邦的發起股東。2013年11月19日,胡茂元卸任安邦董事長,吳小暉開始走上前臺,出任安邦董事長和總經理。


后來,隨著生意不斷做大,吳小暉數次離婚。借助第三次婚姻,他攀上了中國權力的巔峰。


婚姻,為這個有野心的男人帶來了強大的政商資源。據稱,每到一個省份經商,吳小暉都會借機與當地政界高層會面,并迅速拉近關系。


吳小暉的長袖善舞,在商界是出了名的。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小魯就曾為吳小暉的安邦保險集團“站臺”十多年。


6.jpg

圖/陳小魯


在強大的政治背景支持下,吳小暉的商業帝國迅速膨脹。


在以極大的勇氣吞下成都農商行、民生銀行后,在此后的數年間,吳小暉頻頻上演“蛇吞象”的戲碼,構筑起了自己的金融帝國。


自2014年起,短短三四年間,安邦的資產從1000億元膨脹到近萬億元,擁有10家子公司。安邦 2014年4月和9月兩次增資,注冊資本一度高達619億元,為業界最高,大幅超過當時第二名人保集團的 424 億元。


2014年,保險行業總資產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保費收入首次突破 2 萬億元。其中安邦保險以原保費收入增幅38倍,成為最高調的“黑馬”。


7.jpg


到2017年,安邦集團已經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139位。從安邦發展歷程來看,快速擴張得益于一路的增資擴股,不停全球買買買。


此前,安邦系在資本市場不斷掀起舉牌潮,成為險資舉牌的代表性樣本。


具體來看,安邦持股比例最高的為金融街,達到29.98%,距控股股東金融街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31.18%的持股比例僅一步之遙。安邦持有金地集團的比例也超過20%,民生銀行、大商股份、同仁堂、金風科技、歐亞集團、中國建筑、招商銀行也超過10%。


據統計,安邦保險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公開持有A股24家公司股份,主要集中在銀行、房地產等藍籌股上,市值規模超過2000億元。


8.jpg

圖/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安邦持股情況,圖源網絡


不僅如此,吳小暉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開啟了海外“買買買”的豪舉。


2014年10月6日,安邦宣布以19.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集團旗下位于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


以此為起點,安邦在全球進行大肆投資的消息頻出。以2.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2.19億歐元(合人民幣約16.96億元)收購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100%股權;1.1萬億韓元(約63億元)宣布正式收購韓國東洋人壽;15.9億美元(約100億元)收購成立于1959年的美國上市保險公司信保人壽保險公司;以65億美元的價格從美國私募基金巨頭黑石(Blackstone)手中收購地產信托公司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在龐大的資產規模中,海外保險資產達9000多億元,占總資產比例超60%。這些海外收購集中發生在2014年到2015年之間,2015年8月11日,央行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298,較上一個交易日貶值1136點,下調幅度達1.9%,為歷史最大單日降幅,開啟了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過程,此時,安邦早已在海外收購了龐大資產。


9.jpg


眼花繚亂的海外收購讓外界應接不暇,但這種持續不斷的收購在2016年因為高達140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的交易被叫停而終止,當時報道稱,原因主要是監管層反對和融資安排。


國內外齊頭并進的狂飆,安邦系的擴張之路令人瞠目結舌。


在證監會后來的審計中,安邦的真實資本只有10.96億元,但通過調用各種資源和杠桿,實現總資產近3萬億,撬動的杠桿之高,放眼全球實屬罕見。


在吳小暉執掌安邦的數年,安邦保險集團金融版圖不斷擴張,其資產也實現了幾何級的增長。


從保險,到銀行,到其他牌照,整個安邦系最終的資產達到了近3萬億的規模。不停在投資,不停在擴張。


10.jpg

圖/安邦資本版圖,圖源新財富


這種膨脹,比較要命的是,把大量來自居民端的存款、保費,通過自己的平臺變成了游資。


這種模式一旦停止擴張,居民端的存款和保費,或者理財,天知道能不能兌付。


萬億安邦帝國掌門人、冒險家、杠桿之王,吳小暉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隱形富豪。



02

吳小暉的“資本魔術”


安邦巔峰的時候,高居中國內地保險公司第一位。吳小暉一時成為資本界最傳奇的人物之一。


吳小暉的巨大能量來自何處?無非是杠桿人脈、資金、資源,以及對監管和法律紅線的挑戰。


這其中最為人驚嘆的,莫過于吳小暉輾轉騰挪的“資本魔術”。


11.jpg


安邦從2004年的5億元注冊資金起家,經過七次增資,特別是2014年的兩次共499億元的增資,注冊資本達619億元,成為中國保險業資本金最雄厚的公司,把其他保險業前輩遠遠甩在后面。


相比之下,老牌保險人保集團資本金為424億元;歷次增資都震動市場的中國平安集團,資本金為182.8億元。莫說在風格保守的保險業,即使翻看世界金融歷史,這也相當罕見。


安邦增資是為了滿足規??焖贁U張之下,監管對資本的基本要求。但安邦的增資行為也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而且,安邦的資本結構和股東結構息息相關。公開數據表明,安邦的股東結構猶如一個迷魂陣。但抽絲剝繭之后,結論也十分清楚:安邦的37家股東背后,通過101家公司層層疊疊可上溯到86名個人股東,均為安邦保險集團實際控制人吳小暉在浙江老家的親屬團。


12.jpg

圖/安邦非國有企業法人股東構成情況


這些由吳小暉老家親屬團組成的個人股東,通過循環出資放大資本,明顯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險資金虛假注資。


據《財新周刊》特約作者、注冊金融分析師郭婷冰分析,安邦股權結構的最大問題是,這86名背后的個人股東并未實際出資600多億元現金支撐安邦的運作,而是通過對49家公司合計約5.6億元的股權投資實現對安邦的最終控制的。并且,絕大部分(近95%)的安邦最終控股公司是注冊資金3000萬元以下的小型或超微小型公司!


86名個人投資者用5.6億元的資金,投資于49家號稱總注冊資本達24億元的企業,再通過層層類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動對安邦98%股權、600多億元的注冊資金(111倍資金杠桿)和超過19000億元的資產(超過3400倍的資產杠桿)的最終控制,這應該是古今中外資本市場上杠桿利用的終極水平!


起訴書也顯示,吳小暉將安邦財險作為融資平臺,采用對安邦系公司與產業公司實施明暗兩條線管理的方式,掌控核心財務人員,打通安邦保費資金與產業公司之間的劃轉通道,為其將安邦保費資金轉移至產業公司作了充分準備。


公訴人出示的證言和書證等材料顯示,吳小暉通過虛假投資、分紅等名義,將1601億余元超募的保費資金,劃轉至其個人實控的產業公司,用于對外投資、歸還債務等,至案發時實際騙取了652.48億元,截至案發時,仍未歸還安邦財險。


吳小暉之妹的證言也證實,吳小暉將其安排到產業公司工作,幫助設立和管理產業公司。吳小暉還讓其多次借用老鄉或親戚的身份證注冊了大量空殼的產業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用于增資入股安邦。


如此一來,吳小暉通過家族股東團“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方式,以“左手倒右手”虛增資本,來實現“自我注資循環”。結構之復雜、布局之精巧、形式之隱蔽,堪稱中國資本史上罕見的“驚天魔術”。



03

“金融大亨”的窮途末路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安邦保險官網顯示,2017年5月15日,吳小暉在比利時大使官邸參加花園招待會,拜會了來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副首相克里斯?佩特斯,與其合影。這是吳小暉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最后一次報道。


13.jpg


2017年11月,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痛斥:少數金融“大鱷”與握有審批權監管權的“內鬼”合謀,火中取栗,實施利益輸送,個別監管干部被監管對象俘獲。


監管層多次對吳小暉與安邦系發出警告和暗示,可惜的是,吳小暉不但沒有回應,反而出現了近乎瘋狂的抵觸。


公開資料顯示,當監管層試圖調查安邦集團時,吳小暉的安邦大樓,大門緊閉阻止調查人員進場,并一邊迅速銷毀資料,甚至還一度發生過暴力對抗。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曾經的“天下第一莊”莊主禹作敏。


上世紀90年代,天津靜??h大邱莊農民企業家禹作敏,因窩藏殺人犯被查,命令全村100多個工廠的工人全部罷工,上萬名本村及外村的農民手持棍棒與鋼管,與400名武警全面對峙,一時劍拔弩張。


后來,天津法院以窩藏、妨礙公務、行賄等罪名,判處禹作敏20年有期徒刑。


14.jpg

圖/昔日風云一時的農民企業家禹作敏


雖時代背景、人物身份有異,但相通的一點是:與國家和法律抗衡、與人民背道而馳的人,自古都沒有好下場。


2018年2月23日,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


2019年7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2018)滬01執1095號之二十六《執行裁定書》對吳小暉沒收財產人民幣一百零五億元,追繳違法所得人民幣七百五十二億四千八百五十一萬元及其孳息,并確定了沒收、追繳的財產范圍。


15.jpg

圖/857億,這可能是共和國有史以來執行金額最大的一單《執行裁定書》


吳小暉和他的安邦帝國,原意是想“治國安邦”。如今,安邦保險也已經改組為“大家保險”,成為大家的了。



2015年,風頭正盛的吳小暉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說道:


“我想到生命的意義,我們都有歸零的那一天?!?/span>


可能他也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早。


部分參考資料:

1. 《黑馬安邦》,財新新世紀周刊王申璐,2014

2. 《穿透安邦魔術》,財新周刊郭婷冰,2017

3. 《安邦金融帝國是怎么煉成的》,北京商報許晨輝,2017

4. 《吳小暉一審定罪:入獄18年,沒收財產105億元》,財經雜志俞燕,2018

5. 《吳小暉沉浮啟示錄》,數據研究局wdd001,2019

6. 《吳小暉的末日》,臧啟玉律師,2019


亚洲中文字幕第三十五页